亞洲人天生不宜喝牛奶?乳糖不耐症,怎麼辦?

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:

九成亞洲人不合適喝牛奶,容易出現肚子不舒服拉肚子,因為乳糖不耐症。
這是亞洲人和歐美人的不同人種決定的。
牛奶,這種公認營養豐富的食物,對亞洲人好像「不太友好」。
但是,真的是這樣嗎?

亞洲人「天生」不宜喝牛奶?

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。
有許多調查顯示:亞洲人有超過九成的人乳糖不耐症,喝了含乳糖的牛奶會發生肚子不舒服、腸鳴、腹瀉等。
因為他們的腸道裡缺乏一種消化分解乳糖的酶——乳糖酶。
但是,我們有許多人都是母乳餵養長大的,而母乳中的乳糖含量大大高於牛奶,母乳中的乳糖平均含量有 6.7%,而牛奶中的平均含量只有 4.8%。
那為什麼我們亞洲人長大後,卻對乳糖不耐受起來了呢?

亞洲人靠喝牛奶補充營養是不是「此路不通」?什麼是乳糖不耐受?

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首先得搞清楚乳糖不耐症的分類。
乳糖不耐症分為三種類別:

1.先天性乳糖酶缺乏

這類是真正「基因注定」,永久不耐受乳糖的人,但少之又少。
他們一出生就沒辦法喝母乳,但可以選擇喝無乳糖牛奶或奶粉來獲取奶中的營養物質。

2.成人型乳糖酶缺乏

這是絕大多數人的情況,但並非由基因注定。
斷奶後,由於許多人,沒有喝牛奶的習慣,人們沒有必要維持分解乳糖的能力,腸道中的分解乳糖的乳糖酶紛紛「失業」,導致生產乳糖酶的工廠基本停工。
所以,一旦再次開始喝牛奶,曾經熟悉的乳糖在這個時候,就不可避免地「粉轉路」,甚至「粉轉黑」了。
而大部分亞洲成年人的飲食結構中,缺乏乳和乳制品,所以就有了上面的調查結論:九成亞洲人乳糖不耐症。
顯然,隨著亞洲成年人喝奶的人越來越多,這個數字將來很可能會降低。

3.繼發性乳糖不耐症

這是因為疾病導致的乳糖不耐症。
曾經可以產生乳糖酶的人,也會因病暫停乳糖酶的生產,比如,感染性腹瀉、腸道手術、免疫低下和急性胃腸炎等。
但是這樣的乳糖不耐受是暫時的,疾病恢復後消化乳糖的能力就能恢復。
現在,亞洲大部分對乳糖不耐受的人是第二種情況:成人型乳糖酶缺乏。
他們乳糖酶的缺乏是因為「用進廢退」造成的,而不是先天缺乏這種基因,絕大多數的亞洲人並沒有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。
對於成人型乳糖酶缺乏的人,通過逐漸適應,消化乳糖的能力是可以恢復的。
當然,對於家長來說,這件事要從娃娃抓起——從小養成孩子喝牛奶的習慣,保持消化乳糖的能力。

乳糖不耐症,怎麼辦?

對於成人型乳糖酶缺乏的人,想再次開始喝牛奶,可以嘗試下面幾種方法:

1.少量、分次喝奶。
2.和其他食物一起享用,特別是含脂肪的食物。
這樣可以延緩胃排空的時間,延長腸道中有限的乳糖酶的作用時間,提高對乳糖的接受性。

3.喝優酪乳。

優酪乳在生產的過程中,有約 30% 的牛奶中的乳糖被分解了,乳糖的含量降低,對乳糖不耐症的人比較友好。
另外,優酪乳更加濃稠,可以延緩胃排空的時間,延長腸道乳糖酶的作用時間,提高對乳糖的接受性。
加之每次我們喝優酪奶的時候,量不會太多,也就減輕了乳糖不耐症的反應。

4.    喝預先處理的牛奶,如低乳糖牛奶。
5.    口服乳糖酶膠囊。
除了上面幾種方法,我們還可以喝豆漿代替牛奶。豆漿中雖然鈣和蛋白質的含量不如牛奶高,但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優質蛋白,而且富含不飽和脂肪,有利於心血管健康。